吐魯番屬典型的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。雖然年平均溫度只有14.4℃,然而超過35℃的高溫日數卻在100天以上,40℃以上的酷熱天氣也有38日之多。多年測得的絕對最高氣溫為47.7℃,而地表溫度能達到83.3℃,是名副其實的“中國熱極”。
2020年12月30日,由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東北院(以下簡稱中國能建東北院)設計的新疆華電吐魯番高昌熱電2臺35萬千瓦機組冷熱電多聯供工程1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。
高昌熱電項目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工程、吐魯番市重點民生工程,是新疆電網負荷中心的支撐電源項目。該項目采用國產燃煤機組、間接空冷、超臨界機組,1號機組通過168小時試運后,將開始接帶吐魯番市區供熱任務,替代高昌區現有的5座集中供熱鍋爐及26臺分散小鍋爐,提高城區供熱質量,有效實現煤炭資源就地轉化,助推綠色低碳發展。
因地制宜——中國內陸最低處的火電廠
新疆華電吐魯番2臺35萬千瓦機組冷熱電多聯供工程位于中國內陸最低處,海拔負154.31米的吐魯番盆地,項目選址在吐魯番市高昌區中心南側7公里處,占地面積325.2畝。項目建設兩臺350兆瓦國產燃煤超臨界間接空冷抽凝式發電機組,同步建設脫硫、脫硝及高效靜電除塵器,項目使用城市中水,采用間接空冷技術,使廢水零排放,灰渣石膏等全部綜合利用,同時,雙爐合用一座210米煙囪,是集大容量、高參數、節能、環保等優點為一體的高效低排放工程。
隨著吐魯番地區無機鹽項目、煤炭煤化工項目及冶金采掘等工業近年來逐步呈現快速發展勢頭,該地區工業用電負荷大幅度增長,伴隨著負荷的快速增長,電力缺口逐步增大,本期電廠的投產可填補吐魯番電網的部分電力缺口,滿足當地經濟發展的電力需求。
一機多用——冷熱電多聯供造福民生
中國能建東北院項目設計團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,提出了夏季供冷、冬季供熱的解決方案,書寫著綠色能源、促進經濟發展、造福當地百姓的故事。
夏季,由熱網首站供出的70 ~130℃高溫水至隔壓換熱站,熱水經二次管網至小區制冷站驅動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組,通過蒸汽驅動吸收式制冷機供冷,使水溫度控制在7 ~14℃,經供熱管道將冷水輸送至用戶家中。冬季,接替現有老舊鍋爐,為1000萬平方米的千家萬戶送去了冬日的溫暖。
與此同時,2臺35萬千瓦機組以發電機-變壓器組單元接線方式接入220千伏母線。接入擬建的吐南220千伏變電站,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達35億千瓦時。
綠色發展——節能減排達世界先進水平
中國能建東北院設計團隊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,選用吐魯番市污水處理廠的城市中水作為水源,對全廠水系統進行了高度整合,實現“八水合一”最佳效果,同步實現廢水“零排放”,極大地節約了水資源。
與此同時,設計理念積極響應國家和地方節能減排政策,確保煙氣污染物達到世界先進水平。“對于該項目設計建設,不僅可以改善當地電源結構,促進關停小電廠,實現節能減排,同時也加快了大容量機組在新疆的建設,真正實現了新疆電力工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升級。”項目經理蔣家宏笑著說。
面對高溫、大風等惡劣自然條件,面對先后四次疫情封閉帶來的嚴峻挑戰,東北院項目設計團隊沒有退縮,克服種種困難,在保進度、保質量上下功夫,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展現了勵志進取的東北院“工匠精神”。以十三五收官之時,書寫十四五開局新篇章。
項目投產后,關停26座小鍋爐,必將為吐魯番市“天更藍、山更綠、水更清”發揮積極作用,而吐魯番高昌熱電2臺35萬千瓦機組冷熱電多聯供項目必將成為服務民生、惠及百姓的經典之作。
來源:(《中國電力報》2021年1月26日 第六版)

|